2019年新春以来,位于秦巴山区的岚皋县早早呈现一派繁忙景象。各村组农户积极行动起来,装修改造房屋,抢抓春耕生产,改善基础设施,建设幸福家园。
“自己建房硬朗”
今年50岁的蔺河镇草垭村村民代传兴,以前一直住在山上,交通不便。2010年他拿出全部的积蓄再从信用社贷款5万元,在山下公路要道旁修建了两间两层的房屋。由于上有80岁的老父亲,下有正在上学的孩子,再加上建房欠账较多,日子过得比在山上的时候还紧巴。由于建房时已享受过扶贫搬迁补助,因此并非本次脱贫对象。
然而夫妻俩却想得很开:“欠债还钱天经地义,自己建房硬朗。”于是二人决定,房屋主体竣工后暂时不装修,先将就着住,每年挣的钱都先用来还账,2018年硬是把账还清了。“无债一身轻,现在挣的钱就可以用来装修房子了。”代传兴高兴地说。
多年来,凭借夫妻二人勤劳的双手、顽强的毅力和不等不靠的思想,2018年种植了5亩魔芋、6亩漆树、3亩油菜、2亩多瓜蒌,还养了100箱蜜蜂,年收入近6万元。
“小伙子就得奔”
今年32岁的杨希山,是岚皋县官元镇龙板营村人,上大学时便将户口转成居民,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。2016年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,他家被列为贫困户,杨希山因户口迁走且为居民户口无法列入。开始杨希山还有些情绪,后来在镇村两级讲明政策、做通思想工作后,他横下一条心,外出打工凑够了钱,在县城买了一套房,还娶了媳妇。在政府帮助下,夫妻二人都进了社区工厂,俩人每月能挣到6000元。
“要不是脱贫攻坚工作队当初‘激将’我的一番话,要不是生态移民搬迁给予的5万元补助,要不是县人社局和社区给我们介绍的这份工作,我就不可能下那么大的决心,存到钱,娶了媳妇,进了城,还能过上这样安稳的日子。”杨希山言语里满是感激。
“小伙子就得奔!”杨希山说, 这是他目前战胜困难的支柱信念。
“土里依然长钱”
见到36岁的唐飞松时,他正在院子里破竹成片,放下篾刀和竹片,笑嘻嘻地招呼笔者进屋:“在上面的桂花村租种了5亩水田,破这竹子是为了做秧棚用的。”
唐飞松是岚皋县南宫山镇双岭村七组人。家里除了他之外,还有60多岁的父母、妻子和不到3岁的女儿。母亲是个弱视,唐飞松自己又患有脊椎结核,动过手术后一直不敢下重力。用村主任汪石成的话说,这户要不是靠自强很不容易走出困境。
然而,唐飞松一家人却很是和睦而坚韧。靠着自己的手,不仅每年要种20多亩庄稼、管理收割10多亩漆园生漆、10多亩茶园、养10头猪和一大群鸡鸭鹅,还开了个小商店,并在手机上卖山货,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,把日子过出了滋味。
“别人都说,靠种地能种出啥钱来?我倒觉得现在种地比原来挣钱,土地依然能长出钱来。首先,土地不缺,许多好田好地如果想种打声招呼都行了;其次,产品销路很好,尤其是农家肥种植的不管粮食还是蔬菜,几乎价钱不是个问题,也就是只要品质有保证,其中的利益空间还是可观的;再次,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。”唐飞松说。